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是参照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建设的,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抗疫医院。火神山医院采用东华医为最新版本产品IMedical 8.3P,保证系统快速安装、集成、测试、交付。东华医为结合湖北地区、武汉地区多家大型三甲医院实施经验,与当地各种政策性数据上报及监控接口对接,充分发挥本地建设经验优势、保证系统快速建成并交付使用。
查看详情蓝卡健康集团是提供住区诊所和家庭医生服务的专业医疗保健国际连锁机构、目前已经在哈尔滨、沈阳、北京、 天津、山东、海南、澳大利亚等地区设立了家庭医生诊所。经过多年基层医疗经验的积累、并全面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模式,2016年蓝卡集团在天 津、沈阳、山东、河南等多地投资建设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蓝卡集团连锁医疗机构的经营模式与互联网云应用系统的建设思想与东华云诊所系统的产品定位相符。双方很快达 成协议,用东华云诊所(高级版)系统作为蓝卡集团基层医疗机构的核心应用系统。
查看详情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采用基于集成平台实现医院异构系统的互联互通,涉及第三方接口近50个,其中包括同一 业务接口多厂家的复杂流程处理。医院10多年临床信息历史数据的标准化治理。业务流程复杂、分布广,各类检查、检 验、治疗众多,流程(预约、缴费、控费模式不一)个性化工作量较大。完成门急诊、住院需求定制化修 改近6000条。通过信息系统固化医院管理思想和业务治理方法、建立了超150个住院业务流程管控与功能管控点,建立了110个流 程管控功能点,在门急诊的12个大业务流程中,在住院系统。精细化地体现了南方医院的管理思 想和业务思想。同时从用户角色工作特点出发构建工作界面,实现人性化设计。
查看详情为了达到国家电子病历6级的基本要求、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携手东华软件对医院的信息化系统全方位改造及升级。实 现了完整的电子病历无纸化归档、检验标本全流程实时监控等功能,实现医嘱执行各环节可记录可监控,对高风险的治疗进行警示 等,检查预约申请电子化;相关 诊疗环节质控,药品、血液、手术等业务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对国家电子病历6的评级过程。就是通过国家的高标准、高要求对医院各项管理难点、痛点进行 了全面电子化、智能化改造。通过无纸化电子病历归档的改造。极大提升了 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减轻了对纸质耗材的支付成本;通过对各项临床业务的信息化闭环管理改造,提升了病历存档的时间及数量的同时极大地减轻了 病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隐性地提升了医院的知名度。间接提升了医院的收益,增加了就诊量。
查看详情按照湘雅医院创建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的规划。整合湘雅医院及合作医院医疗资源,在医院现有高度医疗信息化的基础上,东华医为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型信息化手段,以创建国内一流的数字化医院为总目标,建立湘雅医院互联互通智慧医院服务平台。通过搭建湘雅医院互联互通智慧医院服务平台、将湘雅医院建设成为智慧化数字医院,全面提升医院临床服务、运营管理水平和能力,打造基于平台的业务整合和数据 共享机制、临床服务与医院管理的协同机制。通过对数据资源标准化建设、互联互通标准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互联互通应用效果医院信息平台建设、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的电子病历数据库,区域内实现术语和字典的统一,采用规范统一的共享文档和术语、字典进行电子病历数据的传输和共享,完全实现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跨机构业务协同和互联互通,院内业务系统统一接入医院信息平台,充分满足院内业务协同和管理决策支持;同时支持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所有交互服务。通过互联互通智慧医院平台的建设,实现碎片化数据集成统一、互通共享;实现独立化的各系统融合统一。
查看详情2016年4月东华公司派出咨询团队。提出保障项目顺利开展的:项目 组织结构及职责、阶段目标计划、并行建设路线、过程跟踪与监控指标等内容,根据河南省人民医院十三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现状,以“智慧医院”为建设目标为河南省人民医院做出 “7221”信息化顶层设计,并由顶层设计落地为七大工程,提 出“以科技体现人文关怀、以创新驱动医院发展”的指导思想,围绕七大落地工程。践行了东华咨询团队“客户导向、 精益追求。重在结果、而非报告”的理念。 河南省人民医院和东华软件构建了全方位、强有力的信息化实施团队的组织架构。实施团队还包括管理、测试以及质量监督等重要团队; 智慧省医实施团队在充分进行现状调研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优化完 善了尊龙凯时 8.0P、医院信息平台、数据中心中的各项功能,累计解决各类需求三千余条; 东华继续沿用早在北京协和医院开始运用的“重大项目100人现场技术支持”的人力保障模式,除研发、工程技术等核心团队 外,为尽量降低系统切换对用户操作习惯的影响。随着项目的进展,一边汇总分析问题, 省医与东华混编组成的测试团队,在产品方面确保系统一次性上线成功,在上线前对系统进行了7次联调测试,一边向现场和非现场 开发团队提交修改方案,通过对系统不断迭代、优化。 将千万级别历史数据导入数据中心再利用。就有一百多万人次建卡、三百万多人次挂号、一百多万人次预约挂号、近百万人次住院;预约医 技资源十万多人次,通过数据中心,存储之前医嘱和病历系统的信息:一千万诊次的 四千九百多万条门诊记录(医嘱、病历),A级病历高达81.12%;实现大数据在线利用,一百万多患者的一亿多条住院记录(医嘱、病历); 截止2016年底,门诊结构化病例保存数达两百万份。
查看详情